對於行政倫理的外部控制論之敘述,下列何者錯誤?
(A)以學者房納(H. Finer)為代表人物
(B)認為過度依賴人的良心或主觀道德,將導致權力的濫用
(C)贊成推動倫理立法及守則
(D)說服、教育是提升行政倫理的最主要途徑=>內部控制論
答案D
行政倫理
(一)外部控制:房納(外控→民眾)
探討行政倫理原則、精神和規範如何轉化為相應的行政制度及法律形式。
(二)內部控制:費德瑞區(內控)
自控者憑藉內在的道德自覺和行為自控能力約束自己的行為,即使外在法律制度不完善或缺乏,仍然能遵循道德標準行事 。
庫珀(Terry L. Cooper)在《負責任的行政人員》一書中,建議避免提供任何合乎倫理的正確解答或行動, 而是要求行政人員讓每個倫理選項通過四道篩檢關卡,下列何者非屬之?
(A)法令規章 外在
(B)倫理原則
(C)預先練習辯護
(D)預先自我評估
答案A
T. L. Cooper認為公共行政人員應該在以下四種要素中尋求平衡:
1. 道德法則 (Moral Rules)
2. 預先練習辯護 (Rehearsal of Defenses)
3. 倫理原則 (Ethical Principles)
jamie80010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有關治理模式之一的參與模式(participatory model)特質之敘述,下列何者 錯誤?D
(A)強調政府部門基層員工的參與
(B)強調公共服務接受者的參與
(C)建構創新的結構以提供暢通的溝通管道
(D)決策者應具有企業家的精神
-> 市場模式(新公共管理)
下列何者非屬公共治理之參與模式? A
(A)代議政治為此模式的核心機制
(B)以社群主義為其理論基礎之一
(C)信任公務人員的自我管理能力
(D)公共對話乃是實踐民主的途徑
答案A
參與模式的公共治理改革背後的前提是:
(A)基層行政人員和公民掌握了政策方案最清楚的資訊
(B)現存政府法令規章對基層行政人員賦予太多的約束>> 解制式政府
(C)傳統公共治理缺乏各種參與者的互相競爭>>市場式政府
(D)傳統公共治理下政府組織的持續性
103年原住民族特考(四等)
答案A
有關新的政府治理模式之敘述,下列何者正確?
(A)參與式政府強調分權、績效薪給制、市場競爭等作法 →市場式
(B)解制式政府強調若能排除政府在運作上的過多管制,將使其更有效率
(C)彈性化政府強調對抗傳統官僚的層級節制體系,力求組織扁平化 →參與式
(D)市場式政府強調以目標和任務為導向,主張政府的運作應著重於系統層次→彈性化
jamie80010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相對於早期的民主化研究,關切政府官員和民意代表忠實反應和照顧選民需要,
晚近研究新興民主政體的學者,更重視藉由諸如肅貪、金融監理、審計、選舉監督等政府內部監督制度的設計,以
期防止弊端 發生;後者所倡導的是政府的:
(A)垂直課責/垂直的負責能力
(B)水平課責/橫向的負責能力
(C)主動回應能力
(D)預期反應能力
答案B
下列有關政府課責(包括「垂直課責」與「水平課責」)的描述,何者錯誤?
(A)審計制度屬於垂直課責
(B)水平課責仰賴政府內監督機制的設計
(C)垂直課責主要靠選舉=>政府與民眾、公民社會課責關係。
(D)司法體系屬於水平課責
答案A
審計部(監察院) 審查行政院的預算執行,
因兩院(監察院與行政院)平行 =>故為 水平課責
參考陳真行政學百分百p6-97
口訣-律級專政
法律、層級、專業、政治
口訣-律級專政
層級課責(行政課責):
遵守標準作業程序和規則層級的約束,追求效率。
法律課責:
jamie80010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參考林清老師行政法總論P2-8

依據中央行政機關組織基準法規定,下列何者不屬機關組織法規應規定事項? D
(A)機關權限及職掌
(B)次級機關之名稱
(C)幕僚長之職稱、官職等 :如行政院、考試院秘書長
(D)機關編制員額
(D)機關編制員額規定於中央政府機關總員額法
關於中央政府機關總員額法之敘述,下列何者錯誤?
(A)立法目的為管理中央政府機關員額,增進員額調配彈性
(B)適用於行政院及所屬各級機關
(C)將員額分為五類
(D)機關員額總數上限為 17 萬 3 千人
答案B
(B)立法、司法、監察、考試亦是,不只行政院
依據「中央行政機關組織基準法」之規定,下列何種機關(構)之設置,僅須以行政命令定之? D
(A)行政法人(B)獨立機關(C)三級機關(D)四級機關
中央行政機關組織基準法 § 4
第1項:
下列機關之組織以法律定之,其餘機關之組織以命令定之:
一、一級機關、二級機關及三級機關。
jamie80010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在遊說(lobbying)活動中,「草根遊說」(grass-root lobbying)又被稱為:
(A)直接遊說
(B)半直接遊說
(C)間接遊說
(D)即時遊說
答案:C
影響力比較:直接遊說>半直接遊說>間接遊說
一、「直接遊說」:
利益團體代表直接會見官員或民意代表,與官員或民意代表直接聯絡並交換意見。
藉由面對面的溝通,目的係影響政府政策。
二、「半直接遊說」:遊說人員向能夠「影響」決策者的人進行遊說。
三、「間接遊說」:
遊說者並不直接接觸官員或民意代表,而是透過發動選民寫信、打電話、影響傳播媒體或介入選舉過程等方式,
間接對決策官員或民意代表的壓力,使他們不得不接受遊說者所主張的立場。
具體作法如刊登廣告、發表談話及演說、、遊行、投書媒體、寫信等。
46.有關歐斯本與蓋伯勒(Osborne and Gaebler)二人提出的「政府再造」十大原則,下列之說明中何者錯誤?(企業型政府)
(A) 鼓勵公民參與(B) 政府導航 (C)結果導向(D)合作式的政府
jamie80010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組織縱使遇到外來的逆境,仍能繼續運行,是屬於霍桑實驗(Hawthorne experiment)的那一項發現?
(A) 人格尊重
(B) 社會平衡
(C) 額外價值
(D) 責任道德觀
答案:B
士氣提高及社會平衡,有助產量的增加:
結論 :
(1) 梅堯 ( Mayo ) 認為組織中有「社會平衡」( social equilibrium ) 的狀態。
當社會平衡(即心情內在平衡)維持時,縱使受到外來逆境,組織成員間仍「繼續合作」、「運行」。
(2)「霍桑實驗」 :
改善人員生產效率,要注意「人員」間、「人員」與「機關」間的「需要」是否能「保持平衡」。
(3) 簡言之,員工生產效率和「個人」與「組織」間的「需求」是否「保持平衡」有關
jamie80010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巴納德(C. I. Barnard)認為長官的命令若要進入部屬的「無異議地帶」(zone of indifference),
必須有四項條件 的配合,下列何者不屬之?
(A)該命令不違背組織的目標
(B)長官具有轉換型領導的能力
(C)不違背部屬個人的利益
(D)部屬有能力完成該命令
答案B
巴納德主張權威不在發令者(主管),而在受命者(部屬)。
權威被接受四要件
1、受命者是否瞭解
2、符合組織目標
3、不違背受命者利益
4、受命者有能力加以執行
每個人各有一個「無異議區」 (zone of indifference),
符合上述四要件,落在無異議區命令必被接受。
對於巴納德(C. I. Barnard)「無所謂區」(zone of indifference,或稱「無異議地區」、「無利害區」)的描述,下列何者錯誤?
(A)每個部屬均有其「無所謂區」,落在此一區域的命令,部屬會毫無問題的接受
(B)「無所謂區」的大小,則依賴部屬對於組織的看法
(C)能幹的主管人員會使部屬感覺他從組織所得到要比他給組織的來的多
(D)某部屬的拒絕接受命令,其餘部屬常會跟進抗拒命令,因而使組織日趨動盪
答案D
jamie80010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參考汪正洋圖解公共政策P86

政策分析何以需以問題建構為中心?
近年來國內少子化問題日趨嚴重,
成為政府必須正視的「國安」問題,
請以問題建構法分析如何提升總生育率。
問題建構是解決問題的第一步。
以問題建構法分析如何提升總生育率。
也可使用魚骨圖分析。
「以正確的方法,解決錯誤的問題」指的是政策分析中第幾類型錯誤?C
jamie80010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參考陳真行政學大意p2-54
組織依「功能結構」(functional structure)的原則而分化,其主要優點為何?
>>關鍵字-分化
(A)有利於跨部門整合
(B)促進專業化
(C)各部門所見不同,易生衝突
(D)較易因應環境變化,進行任務調整
答案B
依學理,組織為促進「工作專業化」的目的,首需進行下列何種結構設計? 分部化=功能部門
(A)組織扁平化 (B)組織層級化 (C)組織分部化 (D)組織彈性化
答案C
下列何者不是組織分部化的原因?
(A)組織工作日益複雜,組織亦日漸龐大 (B)提高行政效率
(C)為求工作專精化 (D)擴大主管的管理幅度
答案D
一般而言,地方縣市政府最常見的分部化方式是:
(A)功能分部化 (B)程序分部化 (C)顧客分部化 (D)地區分部化
答案A
jamie80010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下列對於「能趨疲」(entropy)與「反熵作用」(negative entropy)的描述,何者較為正確?A
(A) 產生「反熵作用」係因為組織與外在環境互動以維持永續發展
(B) 產生「能趨疲」現象的主要原因為組織結構過於扁平缺乏互動
(C) 開放系統相較於封閉系統容易產生「能趨疲」現象
(D) 封閉系統會出現「反熵作用」強化「能趨疲」現象
83-4下列敘述中,何者對於權變理論的說明是正確的?
(A)改變環境因素以提高組織的生存機率 (B)相同的管理途徑不可以應用在不同的組織
(C)組織是個半開放的系統 (D)管理乃在考量達成對環境的調適
答案:D
A. [適應環境]
B. 管理不能固定採用某一種方法。
(C) 系統理論時期認為組織是開放的=從開放到封閉的連續體。
「半開放」是帕森思對組織階層的分類的觀念。
策略階層 (開放) - 適應、模式維護功能。
jamie80010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行政功能的六點特質:
1.基礎性:
政府如無行政功能則不能稱為政府。
2.服務性:
行政工作本身即是服務性的工作,公務人員是為民服務、為國效命的公僕,
3.強制性:
政府是公權力的執行者。
4.行動性:
能迅速有效解決問題,
5.完整性:
行政功能是整體一貫的
6.藝術性:
行政人員隨機應變、因事制宜。
jamie80010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