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私經濟行政之敘述,下列何者正確?108年地四
(A)行政機關依據私法所為之行為,完全不受公法原則之拘束
(B)給付行政國家原則上得選擇私法上行為作為達成行政任務之實施手段
(C)私經濟行政之主體乃國家以外之私人,雙方恆立於平等之地位
(D)因私經濟行政所產生之爭議,僅能透過雙方當事人自行協商解決.
答案:B
下列有關國家賠償法之敘述,何者正確?
(A)所稱公務員,在學理上係指狹義之公務員
(B)國家賠償所需經費,統一由中央政府編列預算支應
(C)私經濟行政行為,不適用國家賠償法
(D)受委託行使公權力之個人,不適用國家賠償法
答案:C
(C)私經濟行政的救濟,適用民事訴訟程序。
甲搭乘某直轄市公車管理機關經營之公共汽車,因司機緊急煞車而跌倒骨折。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甲可向普通法院提起救濟,請求國家賠償
(B)甲可向行政法院提起救濟,請求國家賠償
(C)甲可向行政法院提起救濟,請求民事損害賠償
(D)甲可向普通法院提起救濟,請求民事損害賠償
答案d
A市政府為滿足市民交通需求,自設公車處,提供市區公共運輸服務,由乘客購票使用。下列敘 述何者錯誤?
(A)此性質上屬於私經濟行政行為
(B)A市政府不得主張其基於私法自治,享有載運乘客之選擇權
(C)A市政府得訂定自治法規,規範乘客運送相關營運事項
(D)若乘客因司機駕駛不慎受傷,A市政府應負國家賠償責任 .
答案:D
jamie80010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jamie80010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依行政罰法之規定,行為人違反行政法上義務應裁處罰鍰者,
於何種情形,其罰鍰額度得不受法定罰鍰最高額之限制: C
(A)行為人故意違反行政法上義務,其情節重大者
(B)行為人違反行政法上義務,致未受處罰之他人受有財產上利益者
(C)因違反行政法上義務所得之利益超過法定罰鍰最高額者
(D)行為人之行為同時觸犯刑事法律者
|
行政罰法第18條第2項違反行政法上義務所得利益超過法定罰鍰最高額者,得於所得利益之範圍內酌量加重,不受法定罰鍰最高額之限制。
行政機關於裁處罰鍰時,應審酌違反行政法上義務行為應受責難程度、所生影響及因違反行政法上義務所得 之利益,並得考量受處罰者之資力。
上述規定與下列何種行政法原則無關? A
(A)信賴保護原則(B)比例原則 (C)平等原則(D)對當事人有利及不利事項一律注意
關於行政罰之裁處罰鍰,下列敘述,何者錯誤? C
(A)得考量受處罰者之資力
(B)應審酌違法行為應受責難程度、所生影響及因違反行政法上義務所得利益
(C)涉及法定最高額新臺幣五千元以下罰鍰之處罰,得以糾正或勸導方式替代 >> 三千元以下罰鍰
(D)若按情節,行為人顯無法避免法規認識錯誤,得減輕或免除處罰
下列有關行政罰法裁處審酌之敘述,何者正確? B
(A)裁處罰鍰,應審酌違反行政法上義務行為應受責難程度,及因違反行政法上義務所得之利益,但不得以受罰者之資力為考量
(B)違反行政法義務所得之利益超過法定罰鍰最高額者,得於所得利益之範圍內酌量加重,不受法定罰鍰最高額之限制
(C)行政罰法規定減輕或免除處罰時,由處罰機關合義務裁量後行之,無上下限之限制
(D)吊扣證照之處罰期間,僅得減輕不得免除處罰
有關行政罰法之裁處罰鍰依比例原則,下列何者錯誤? B
(A)審酌違反行政法上義務行為應受責難程度
(B)審視裁處前之法律或自治條例,有利於受處罰者,適用最有利於受處罰者之規定
(C)審酌因違反行政法上義務所得之利益多寡
(D)考量受處罰者之資力高低
(B)與比例原則無關!!與 從新從輕原則 有關
行政罰法第5條
行為後法律或自治條例有變更者,適用行政機關最初裁處時之法律或自治條例。=>從新
但裁處前之法律或自治條例有利於受處罰者,適用最有利於受處罰者之規定。=>從輕
jamie80010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有關行政訴訟程序停止之規定,下列敘述何者正確?B
(A)行政訴訟之當事人死亡者,訴訟程序視為終結
(B)當事人死亡者,依法律所定承受訴訟之人不聲明承受訴訟時,法院應得依職權,以裁定命其續行訴訟
(C)當事人委有訴訟代理人時,該代理權因當事人死亡而消滅
(D)起訴前,名義上之當事人已死亡,而未有起訴行為者,該死亡者之繼承人亦得聲明承受訴訟
下列何者非行政程序法所稱之當事人?
(A)申請人
(B)行政處分之相對人
(C)法定代理人
(D)依行政程序法之規定參加行政程序之人
答案C
行政程序法第21條
本法所稱之當事人如下︰
一、申請人及申請之相對人。
二、行政機關所為行政處分之相對人。
三、與行政機關締結行政契約之相對人。
四、行政機關實施行政指導之相對人。
五、對行政機關陳情之人。
六、其他依本法規定參加行政程序之人。
下列何者無行政法律關係之當事人能力?
(A)臺北大眾捷運股份有限公司 >>私法人
(B)國立中正紀念堂
(C)國家運動訓練中心 >>公法人中行政法人
(D)臺北市自來水事業處 >>地方機關
答案B
國立中正紀念堂 為 營造物
營造物屬行政主體部分,
不具獨立地位或法律資格。
9-3下列何者在民事訴訟上沒有當事人能力?
(A)甲女腹中的胎兒(B)新北市政府 (C)台積電股份有限公司的董事會(D)依法成立的大樓管理委員會
答案:C
jamie80010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下列何者不是行政處分?
(A)社會救助申請之核定
(B)計程車駕駛人職業登記證之吊扣
(C)公保給付請求之駁回
(D)公立學校教師之聘用
答案D
D:行政契約
(B)計程車駕駛人職業登記證之吊扣
為裁罰性行政處分:
限制或禁止行為之處分
下列何者不屬行政罰法所謂罰鍰、沒入以外之「其他種類行政罰」?
(A)公布姓名 =>影響名譽之處分
(B)警告、記點 =>警告性處分
(C)吊銷證照 => 剝奪或消滅資格、權利之處分
(D)限期改善
答案D

行政罰法第 2 條:
口訣-名警剝餡(限)
本法所稱其他種類行政罰,指下列裁罰性之不利處分:
一、限制或禁止行為之處分:
限制或停止營業、吊扣證照、命令停工或停止使用、禁止行駛、禁止出入港口、機場或特定場所、禁止製造、販賣、輸出入、禁止申請或其他限制或禁止為一定行為之處分。
二、剝奪或消滅資格、權利之處分:
命令歇業、命令解散、撤銷或廢止許可或登記、吊銷證照、強制拆除或其他剝奪或消滅一定資格或權利之處分。
三、影響名譽之處分:
公布姓名或名稱、公布照片或其他相類似之處分。
四、警告性處分:
警告、告誡、記點、記次、講習、輔導教育或其他相類似之處分。
jamie80010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A) 因地層下陷危險而命某一村落之住戶立刻遷移
(B) 開放公共設施供公眾使用
(C) 警察機關對於參與某一示威活動之多數人命令解散
(D) 警察以手勢指揮道路上行駛車輛之駕駛人
答案:B開放公共設施為公物之設定變更廢止,為對物之一般處分
下列何者非為行政處分?D
(A)縣政府依有線電視法核准費率
(B)公務人員之任命
(C)行政機關依建築法劃定轄區內之禁建地區
(D)上級行政機關對下級行政機關裁併之決定
(D)上級行政機關對下級行政機關裁併之決定 .為內部行為
jamie80010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罰鍰-應(得)審酌之因素 程怡9-20
依行政罰法規定,人民違反行政法上義務所得之利益超過法定罰鍰最高額者,得如何裁罰?
(A)所得利益沒入之
(B)得於所得利益範圍內酌量加重罰鍰,不受法定罰鍰最高額之限制
(C)得於法定罰鍰最高額加計所得利益範圍內酌量加重罰鍰,不受法定罰鍰最高額之限制
(D)裁處罰鍰,受法定罰鍰最高額之限制,不受所得利益金額高低影響
答案B
36-7依行政罰法之規定,行為人違反行政法上義務應裁處罰鍰者,於何種情形,其罰鍰額度得不受法定罰鍰最高額之限制:
(A)行為人故意違反行政法上義務,其情節重大者
(B)行為人違反行政法上義務,致未受處罰之他人受有財產上利益者
(C)因違反行政法上義務所得之利益超過法定罰鍰最高額者
(D)行為人之行為同時觸犯刑事法律者
|
答案:C
行政罰法第18條第2項違反行政法上義務所得利益超過法定罰鍰最高額者,得於所得利益之範圍內酌量加重,不受法定罰鍰最高額之限制。
36-8行政機關於裁處罰鍰時,應審酌違反行政法上義務行為應受責難程度、所生影響及因違反行政法上義務所得之利益,並得考量受處罰者之資力。上述規定與下列何種行政法原則無關?
(A)信賴保護原則(B)比例原則 (C)平等原則(D)對當事人有利及不利事項一律注意
答案:A
信賴保護原則適用授予利益之違法行政處分。
罰鍰為一種裁罰性不利處分=負擔處分,
負擔處分是不能主張信賴保護的。
依行政罰法第18條第1項之規定,行政機關裁處罰鍰,應審酌之因素不包括下列何者?
(A)受處罰者之資力 >>得考量
(B)因違反行政法上義務所得之利益
(C)處罰之種類
(D)所發生之影響
jamie80010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法規明定自公布或發布日施行者,自何時起生效?
(A)自公布或發布之日起第 3 日生效
(B)自公布或發布之日起第 2 日生效
(C)自公布或發布之日起第 5 日生效
(D)自公布或發布之日起生效
答案A
中央法規標準法第13條
法規明定自公布或發布日施行者,自公布或發布之日起算至第三日起發生效力。
某法律經立法院三讀制定通過、總統於民國 101 年 5 月 1 日公布施行,該法律應自何時生效?
(A) 應自民國 101 年 5 月 1 日生效
(B) 應自民國 101 年 5 月 2 日生效
(C) 應自民國 101 年 5 月 3 日生效
(D) 應自民國 101 年 5 月 4 日生效
答案C
比較
中央法規標準法第14條
法規特定有施行日期,或以命令特定施行日期者,自該特定日起發生效力。
依中央法規標準法第 13 條規定,若某法律之公布日為民國 106 年 10 月 10 日國慶日,則其生效日期應為 何日?
(A)106 年 10 月 10 日,即公布當日生效
(B)106 年 10 月 11 日,國慶日為例假日,故於翌日生效
(C)106 年 10 月 12 日,即公布之日起算第三日生效
(D)106 年 10 月 13 日,國慶日為例假日,故自次日起算,第三日生效
答案C
依據「中央法規標準法」第13 條的規定,假如某教育法規於某年7 月5 日公(發)布施行,
則其生效日期為下列何者?
(A)7 月5 日
(B)7 月6 日
(C)7 月7 日
(D)7 月8 日
答案C
民國 99 年 7 月 30 日司法院釋字第 680 號解釋宣告懲治走私條例第 2 條第 1 項之規定違憲,
自解釋公布之日起,至遲於屆滿二年時,失其效力。
則懲治走私條例第 2 條第 1 項之規定,何時失效?
(A)由立法院通過,總統公布後,本項規定始廢止失效
(B)由法務部發布,並公告於新聞紙後,本項規定始廢止失效
(C)至民國 101 年 7 月 30 日,本項規定如未修正,則自動失效
(D)自應失效日算至第三日起失效,即於民國 101 年 8 月 1 日失效
答案C
題庫及詳解可參考阿摩線上測驗
jamie80010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