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
由於經濟全球化的發展,
各國政府常因經貿、環保、人權、貧窮等問題而摩擦,
「反全球化」論述與社會運動也隨之興起。
下列敘述何者屬於「反全球化」的主張? A.B
(A)跨國公司為追求更大利潤,常利用所擁有的政治及經濟影響力逃避其對環境與生態應盡的維護責任
(B)跨國公司在低度開發國家所進行的投資雖帶來就業機會,但也出現剝削當地勞工基本權益的問題
(A)(B)為全球化導致負面影響,引發反全球化者抗議。
(C)如果擴大世界銀行、國際貨幣基金(IMF)等組織的影響力,能緩和窮國與富國間的財富分配不公問題
反全球化者認為會導致貧富差距擴大
(D)為加速經濟成長並提高國民所得,低度開發國家應對外資開放並減少行政干預,落實自由經濟政策
反全球化者反對自由貿易,因會帶來貧富差距和環境成本。
(E)為保護本土產業、防止外國商品的傾銷,低度開發國家應加強執行維護智慧財產權的相關法令
應提高對進口貿易障礙,如調高進口關稅及設置配額等
在全球化影響下,政府治理模式也發生轉變。
理論上,下列何者為全球化下政府治理模式的特質? B
(A)由管制轉為控制
(B)決策網絡水平化
(C)區域間更為對立及分化
(D)中央政府權限更為強化
淡水河整治涉及新北市、臺北市及基隆市等區域,
這種治理行為在學理上稱為: C
(A)E 化治理
(B)全球治理
(C)跨域治理
(D)科技治理
「強調公共問題的解決不應僅侷限於單一機關、單一轄區的狹隘眼光與思維」之敘述,
是指跨域治理的何種特質? C
(A)宏觀性
(B)微觀性
(C)系統性理念
(D)參與者兼具的相依性
相對而言,下列何者為宏觀層次的跨域治理(governance across boundaries)內涵? B
(A)部會內各單位的協調整合
(B)府際關係中的通力合作
(C)機關內的任務編組型態
(D)機關組織內承辦人員的協調合作
下列何者不是地方政府間進行跨域治理的原因? D
(A)自然資源的合享
(B)公共設施的合用
(C)公用事業的合產
(D)公私部門的合夥
下列何者不是跨域治理發展的主要驅動力?D
(A)跨行政區域的公共建設
(B)政策議題的跨區域特質
(C)生產公共財的規模效益
(D)政策制定的模仿與趨同
留言列表